|
八法拳赋古都大同,星分女危,地连金沙,北据阴山墙堡,南抵雁门关隘。扼桑干,接京畿,乃兵争之地也。 北魏拓跋氏据而建都,收要害之郡,修守战之备,历经千载,树古朴民风,崇尚武功,常有慷慨悲壮之士,驰骋沙场,以立丰功而赞伟业之举。 辛亥风云,席卷雁门,李公德懋振臂呼应,为隐组义军,提升斗志,创拳庠兵。匡整军威。乃博采形意、通臂、弹腿、翻子等诸家拳法之精髓,案拳技纳“撑、钻、裹、拧、劈、撩、化、掤”以为“八法”,对应八卦“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”,以合天地阴阳,大道之理,携以功法,随之剑、刀、枪、棍组合亦归其门,独成一统也。 拳路即成,如玉色剖于石心,珠光出于魚腹,若夫周公既系大易,公输以制规矩,使行拳走势,节节贯穿。无论大处往返折叠,小处搬拿过角,拳拳有情,式式有景,走拳乃心往神驰,驻足则万般景致,发力如闪电,收聚若磐岩;开时气势饱满,神气鼓荡,合时精神内敛,浑然一体。其势如龙吟江泽,其威似虎啸山林。该拳技法之精湛,攻守之独到,有“兵路”之势,“王术”之策。修炼之下,顿觉威杀之气卓立于沙场,流风余韵昭著于当今,盖百拳之精要,堪与日月争光矣。 拳逾百年,其经末变。为抒拳经之宿念,承技法之正统,后学之门人武世俊著书以传世,落纸以成文。又有王占斌等人,倡拟“德、耀、荣、胜,昌、浩、腾、达,康、威、雄、泰,宏、图、振、华”十六字辈传承谱系,排序列,明辈分,颂美匡伪,涅而不缁,标显严谨传承。 嗟乎,雷霆之骇不能细其响,黄河之激岂可局其流,故八法拳流于当时,其永传于后世矣。
武世俊 撰于戊戌年仲秋
上一篇《师颂》
下一篇《大同武术史》--序
|